网站升级改版2018版

新闻:

首页 | 阶段教育

“用眼负荷管理”是近视防控的关键

栏目:中学教育     来自:中国教育研究网      时间:2021-06-11 14:17:18

  

[摘要] 中小学生近视问题已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难点、焦点、痛点。通过对S省学生视力健康追踪检测及深度访谈,挖掘出中小学生近视成因的“根”是用眼负荷过重,近视防控的“策”是用眼负荷管理,并据此提出了近视防控的具体对策。“用眼负荷管理”的核心不是减少负荷,而是调节负荷。

[关键词] 近视;中小学生;用眼负荷;用眼负荷管理

[作者简介] 刘映海,山西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太原030006)

近年来,中小学生视力健康问题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作出重要指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为此,国家多次出台保障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的相关文件。但我们要明白,近视防控从不重视到重视,前期的防控效果肯定是明显的,随着防控的深入与持续,近视防控的难度将会持续加大。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3月31日召开的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第三次会议上指出,解决近视防控工作面临着难点、堵点、盲点、痛点,所以要有攻坚克难的决心、务实真抓的作风、切实管用的实招、能看得见的成效。

除了遗传因素,久坐、缺乏运动、缺少睡眠、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被认为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但处于同一环境中的学生有着相同相似的用眼环境,而视力变化却迥异,干预效果也不尽相同,这个困惑影响着近视的防控策略,也预示近视防控的前景并非坦途,当务之急是找到近视成因的“根”,这才是近视防控和改善的前提。

一、近视发展的追踪结果

3.png

图1:各学段三次近视检出率变化趋势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极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了学生的视力健康。为探究学生的行为对其视力健康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疫情前(2019年11月)、居家学习后(2020年6月)、复学半年后(2020年11月)对S省三市600名小学生和480名中学生进行了视力健康的追踪检测和问卷调查。三地市选取样本量相同,男、女生各半。

(一)近视检出率持续增长

近一年来,学生的三次近视检出率分别为51.02%、61.57%、63.89%,近视检出率持续增长如图1。

(二)近视变化的特征分析

由于检测样本完全同质,因此本研究以疫情前检测的数据为基准,分析居家学习后和复学半年后学生的视力变化状况。数据显示:视力变化的学生主要有三种类型:近视持续加重型(检出244人)、近视居家加重型(检出219人)和近视复学加重型(检出97人)。始终未近视型(检出390人)和近视度数未加重型(检出130人)则归为视力无变化。

二、近视成因的深度解析

分析五类学生在近一年时间的睡眠时长、久坐时长、运动时长、使用电子设备时长和用眼习惯(做眼保健操次数、课间是否远眺、是否躺着看书或视频、是否在熄灯后继续看手机或平板),能较准确地得出学生用眼行为与近视的关系。

1623314220(1).png

表1:三次调研五类学生每日睡眠、久坐、运动和使用电子设备平均时长(单位:小时)

 

1623314266(1).png

表2:三次调研五类学生的用眼习惯情况

(一)用眼行为与近视的关系

五类学生的三次睡眠时长调研显示无明显差异(表1),久坐时长调研显示有一定差异(表1),运动时长调研显示有明显差异(表1),使用电子设备时长调研显示有较大差异(表1),用眼习惯调研显示有差别(表2),做眼保健操次数较多、有远眺习惯并且无躺着或熄灯后用眼习惯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始终未近视和近视未加重学生中。

(二)“用眼负荷”过重是导致近视的核心原因

综述学生用眼行为可知,造成近视的原因是多因一果(睡眠时长因研究视角未能得出相关结论,只得出睡眠时长对不同类型学生视力健康的影响是基本一致的)。为找到影响学生视力健康的原因,本研究从始终未近视和近视未加重学生(A类)中随机抽样30名学生,从近视持续加重和近视居家加重学生(B类)中随机抽样30名学生,进行家访或电话采访。从A类学生家长的访谈笔录提炼关键词可知,半小时(频数为98)、久坐(频数为65)、学习(频数为58)、运动(频数为55);从B类学生家长的访谈笔录提炼关键词可知,久坐(频数为75)、学习(频数为68)、打游戏(频数为44)、补课(频数为43)。访谈可知,相比学习,两类家长对孩子视力健康的关注度都不太高,虽然A类学生家长较B类学生家长更多地提示孩子进行视力防护,但具体到如何防护同样缺乏科学知识,而且两类家长均认为孩子存在久坐行为,表示“学习第一”背景下久坐是必然的,但A类家长频繁提到“半小时”。

比较五类学生在不同时间段的用眼行为可知,其用眼行为差异较小,但“用眼负荷”差异较大。“用眼负荷”的概念来源于运动负荷,指人体眼睛在工作中承受的生理负荷,决定因素为个体用眼的强度和用眼的持续时间,即“用眼量”和“用眼强度”。“用眼量”是体现时间特征的,临床表现为用眼时长,如本研究中的久坐时长、使用电子设备时长等;“用眼强度”是体现刺激量度特征的,临床表现为高强度持续用眼,如躺着看书或视频、熄灯后继续看手机或平板等。

从本研究访谈的个案发现,五类学生均有久坐、使用电子设备、躺着看书或视频、熄灯后继续看手机或平板行为且程度相似,其“用眼负荷”明显超量。体现数量特征的“用眼量”临床表现为用眼时间过长,体现刺激量度特征的“用眼强度”临床表现为强刺激,如使用电子设备、始终使用同一距离看书、在同一环境(教室)下学习等。大量高强度的用眼行为,导致睫状肌一直处于收缩状态,得不到扩张调节,进而发生痉挛和调节功能紊乱,发生近视并程度持续加深。学生的久坐时间过长、使用电子设备时间过长、运动时间过短和不良用眼习惯都在临床表现为“用眼负荷”过重,“用眼负荷”过重是导致近视发生的核心原因(遗传因素不在本研究考虑之中)。

三、“用眼负荷管理”是近视防控的有效对策

很多研究都认为“过度用眼”与近视相关,并提出减少或调节用眼的干预策略,临床也被证明有效。但这里存在学习与护眼的平衡问题。学习时间长的学生可能成绩就相对好,而近视程度也相对严重;学习时间少的学生成绩相对差,而近视程度相对轻。当前教育环境下,家长和学生大多明知视力健康非常重要但依然选择忽略或轻视。B类学生家长反复提到“学习第一”“学习改变命运”的观点。

这种情况在体育学界也长期存在。为此,体育学界提出“运动负荷管理”概念,随时监控运动员的疲劳程度,确保“运动负荷”合理,确保运动员健康竞赛。此理论可借鉴到近视防控中,通过“用眼负荷管理”来实现调控“用眼量”和“用眼强度”,进而在不近视或减缓近视前提下保障学习。参与调研学生在居家学习期间,久坐时长、使用电子设备时长和不良用眼习惯均多于其他阶段,而运动时长又少于其他阶段,因此近视检出率大幅度提高和近视程度加重是必然结果。

其中,始终未近视和近视未加重学生的近视防控值得关注和学习。A类家长提到的关键词“半小时”就是典型的粗放型“用眼负荷管理”,但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因此,在近视防控中,要遵循科学的“用眼负荷管理”,使学生的“用眼强度”和“用眼量”保持在合理范围内,最大程度保护学生视力健康。

“用眼负荷管理”的核心不是减少负荷,而是调节负荷。学生在用眼中,睫状肌承受了一定的“用眼负荷”,会产生相应的收缩紧张,并逐渐产生疲劳,适时安排必要的恢复性训练(如眼保健操、远眺、运动)或休息(如掩目闭目),可以消除睫状肌疲劳,视力健康得到保障。当然,不同的“用眼量”和“用眼强度”对视力健康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在临床中,“用眼负荷管理”不是简单地减少用眼时长或改变用眼习惯,而是根据“用眼负荷”进行客观调整,从而达到在不影响(少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实现近视防控。

四、近视改善的路径探析

陈宝生部长提出要有切实管用的实招是近视防控工作实施的落脚点。从本研究的调研数据和访谈笔录看,“用眼负荷管理”就是解决近视防控的理论依据,也是防控的落脚点。从“用眼负荷管理”的视角,近视防控工作的具体实招应遵循以下几点。

(一)“半小时调整”策略

教育部3月30日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小学生不早于8∶20上课、不晚于21∶20就寝和“作业中断”机制等在客观上实现了“用眼负荷管理”,就是近视防控的实招之一。但如果在集中用眼的时间段内实施“用眼负荷管理”,则更有针对性、实效性。A类家长提出的“半小时”在临床上是有较显著效果的,可以作为前期“用眼负荷管理”的一个基线,家庭和学校均围绕“半小时”展开近视防控。具体实招主要有:

1.增加课间时长。现阶段学校普遍的课间休息时长为10分钟,只够学生排队上厕所时间,很多学生因此选择在教室休息,“用眼环境”并未得到改善,“用眼负荷”依旧。教育部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提出了“每节课间必须让学生出教室活动、远眺”的要求,其中适当增加课间时长是其实施的基本前提。

2.增加课内调整。现阶段学校普遍的上课时长为40-45分钟。课堂上,学生“用眼负荷”很大,尤其是由于使用电子屏幕的PPT教学而没有了板书时间的调节,学生更加专注于屏幕信息,导致“用眼负荷”继续增大,睫状肌迅速疲劳,因此课内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睫状肌的调整与休息。每节课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闭目思考的方式,使学生双手掩目闭目休整1-2分钟(做眼保健操时长较长且不宜次数过多),既不影响教学又简单方便实用。

3.培养半小时远眺习惯。本研究表明,具有远眺习惯的学生近视程度更低(课内影响教学不适合使用)。课余学习中,学生用眼距离更近,“用眼负荷”更大,且缺乏监督。因此,要培养学生半小时远眺的习惯,从习惯中防控近视。

(二)“多运动”策略

运动之于健康的价值不需赘言。在近视防控中,运动对视力健康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一是运动本身对视力健康具有调节作用,二是运动对久坐、使用电子设备具有反向影响,可以有效改善近视。几乎所有近视防控文件中均将增加体育运动作为切实可行的实招,本研究也证实了有运动习惯的学生近视程度更低,因此运动是近视防控的有效手段。具体实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组织好大课间体育活动。学校要保证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丰富体育活动内容。把大课间作为学生体育活动重要的第二课堂,可以围绕学生的体育兴趣引进校外资源形成俱乐部教学模式,将大课间体育活动丰富化、兴趣化和规范化,使学生摆脱对久坐、电子设备的依赖,并在运动中主动促进视力健康。

2.开足、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中对体育课的要求。通过体育课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改善体质健康,同时也惠及视力健康。充分利用健康教育形式多样、方法多元的特点,利用健康课、墙报、班级主题活动等形式开展视力健康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视力健康的重要性,掌握近视防控的要点,培养学生主动防控的意识和行为。

3.科学合理布置体育作业。将学生体育作业完成情况与学生全面发展综合评价结合,使体育运动情况成为评价学生重要依据。从本研究来看,近视与非近视学生课余时间体育运动差异性更大,学生居家期间体育运动更需要关注和重视。

(三)“家校联动预警”策略

学校是促进学生视力健康的常量,家庭是促进学生视力健康的变量。在保障学生视力健康实践中,家庭和学校均不可缺位,在实践中应围绕“家校联动”展开近视防控。具体实招主要有:

1.设立视力监测点。在教室适当位置悬挂视力表,学生平时进行视力自测,及时了解自身视力情况变化,纠正调节自身用眼行为习惯。教师每半个月对学生进行视力检测,使视力监测常态化。通过自测和他测,增强对视力健康的关注和重视。

2.建立学生健康(视力)预警机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全面掌握学生视力、体质、心理健康的变化,发现健康风险及时预警和干预。通过视力监测点的检测和用眼行为观察,一旦发现学生在一段时间内视力下降或有不良用眼行为,立即反馈至学生、学校和家长,采取相应措施,及时纠正。

3.成立家校联动的健康(视力)促进小组。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健康教师与家长成立学生健康(视力)防控小组,健康教师定期为家长科普健康(视力)防控知识,反馈学生健康(视力)动态变化。健康教师为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健眼运动和用眼习惯指导,家长反馈孩子用眼习惯和问题,双方共同制定视力健康促进的具体方案,共同督促执行。通过防控小组形成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

五、结语

提出“用眼负荷”是希望解释近视成因,“用眼负荷管理”的提出是为近视防控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防控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半小时调整、多运动和家校联动预警策略就是具体实招。当然,真正有效做到“用眼负荷管理”,需要在遵循普适化和个体化的前提下进行。视力健康未来可期,近视防控任重道远。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小学生视力不良形成原因及防治策略”(课题批准号CLA200278)阶段性成果

作者:刘映海

《人民教育》杂志2021年第9期

作者:刘映海

 

精品推荐

视频推荐

教育中国
联盟合作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在线咨询
加入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关注
微博关注
腾讯关注
服务指南
广告服务
运营服务
会员服务
品牌合作
地方教育
友情链接
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