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升级改版2018版

新闻:

首页 | 学科学术

孔玮 | 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能力培养的探究

栏目:教学设计     来自:中国教育研究网      时间:2018-09-22 22:11:23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实验小学  孔玮

 

【摘要】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作文是倾吐。”这句话点出了阅读与作文两者之间的关系。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到了小学高段,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想一想、说一说都能做到,可写起来却感到非常吃力。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所学的课文,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的训练点,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关键词】着眼学情;“点”“面”结合;“能力生根”;重视阅读;丰富积累;以写带读

 

一、现状及问题


  小学生到高年级,学了很多文质兼美的课文,积累了丰富的词句,可班中学生写起作文来还是愁眉苦脸、语言生涩。反思平时的语文教学,因为每一单元进行一次作文训练间隔时间比较长,学生练笔次数相对来说很少,就容易产生阅读教学与写作脱节。阅读教学中,我们大都比较重视让学生读、说、思,学生动笔的机会其实并不多:阅读课上,学生偶尔动笔也是写写批注,划出重点词句;日记和作文评改时,也往往是“浮于表面”,不会“扎下去”的技巧和能力。因此,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想一想、说一说都能做到,可写起来却感到非常吃力。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我们应该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所学的课文,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的训练点,真正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这样既强化语言运用,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又促进学生读、写、思有机结合,提高运用语言写好作文的能力。

 

二、重新认识“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课改的深入,“读写结合”的传统经验重新得到重视。着眼其本身特点:“读写结合”的教学主要根据教材,精心选择“结合点”,引导学生从阅读材料的学习过程中吸纳语言文字的内在规律,在表达中输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让“读”“写”成为彼此的互补,实现读中学写、读写互促、以写巩固读的有机统一。着眼当前教学实际:许多老师的“结合”多限于课堂时间、句段,并不能根据完整、准确把握文本本身和学生的学情设计“能力点”,使“读写结合”总在低层次徘徊甚至弃之不用。因此,如何在备课时准确了解学情,教授前根据文本设计好“结合点”,便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于是,我便在实践教学中进行了一点尝试!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着眼学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下第26课《威尼斯的小艇》一课,其中第2段作家马克·吐温是通过3个比喻介绍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小艇独特的构造和行动特点的。在这部分我起初设计的“读写结合”的基本教学思路是这样的:

 

【教学实录】如下:

 

师过渡:马克·吐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威尼斯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让我们看得如痴如醉。其实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龙舟也有着独特造型和魅力。

 

    在学生还没有看清楚时,我紧接着说:那能不能仿照马克·吐温介绍小艇的方法来介绍一下我国的龙舟呢,也可以运用你平时积累的说明方法。写之前要注意观察龙舟的特点。

 

    学生自由练笔,反馈交流后发现:

 

第一类:侧重点放在对民俗的介绍上,描述性语言极少。

 

33号郭××:赛龙舟这个活动是为了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的节日。在那天,人们都会吃粽子。龙舟身长二三十米。

 

第二类:主要描述龙舟了,但观察不够细致,导致偏差。

 

8号孟××:……龙舟远远看去像一只鸭子……

 

第三类:抓住了龙舟静态和动态的特点,会联系熟悉的事物,并会比较生动、形象地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和打比方。

 

34号曹××:龙舟大约三十米长,细细的,窄窄的。正面看,它就像一条昂首挺胸的蛟龙,它的尾巴总是俏皮地翘着,好似弯弯的镰刀。划桨时的龙舟,总是“咆哮”着,像箭一样飞奔出去,留下大大的浪花。近看龙舟,简直就是一条活灵活现的巨龙从天而降,威风凛凛。

 

第四类:不会仔细观察,不知从哪下笔。

 

反思:怎样让一、二、四类练笔变成第三类,或者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一个档次,这大概是老师们平时教学中最常见的实际问题。要想让学生的习作在原有基础上提升,除了范文引路,还需要在技法上指导提升。

 

我把自己在“读写结合”方面探索到的方法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教学实录】如下:

   

    1.师过渡:现在让我们翻回头来再看看课文第一段(出示幻灯片(课文第1段)):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师:你明白作者为什么要说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了吗?

 

    1:知道了。小艇在威尼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因为小艇样子和轻快灵活的特点,威尼斯离不开小艇。

 

小结:可见,当我们写一种事物时,不仅是让别人知道样子,还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写出它的特点,让人印象深刻。

 

【设计意图】回扣课文,再次明确正是小艇的特点成就了其在威尼斯的重要地位,为下面“写”做好铺垫。

 

2.师: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只船(出示幻灯片:龙舟图片)

 

【设计意图】此时出示龙舟图片,水到渠成。

    

    3.师:认识吗?

 

    生齐声:认识,是龙舟

 

    出示幻灯片,图配文

 

     舟就是船上画着龙的形状或做成龙的形状的船,短约23米,长约37米,头尾高翘。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体现出我国传统的悠久历史文化继承性和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师相机读文

 

   【设计意图】此时二次出示龙舟及其简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民俗,走进龙舟,感知其特点。

 

    4.师相机引导:仔细观察,学生交流龙舟特点。(生仔细观察后汇报交流)

 

    1:长,窄

 

    2:划动起来有气势

 

    3:形状,首尾高翘

 

    4:座位平均分……

 

   【设计意图】在有了原有学习的基础上加以思考,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能力得到提升!   

 

    5.出示幻灯片:龙舟近景和在水面疾驰图片

 

    师:想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现龙舟的特点?仿照马克·吐温介绍小艇的方法,也可以运用你平时积累的说明方法。写之前要注意观察图片中龙舟的特点。

 

学生汇报:

 

1:……船头做有龙头,船尾挂有龙尾,行动迅速,动作机敏,似一条蛟龙在水中遨游。远看像镰刀,近看似巨龙。当划手同时划拍打着浪花,声音有如千军万马到来酷似神龙威武的咆哮。整个龙舟极其威武,那瞪大的眼睛,那张大的大口,看得令人生畏!

 

师评:远看与近看观察真细致,用词很准确。非常喜欢你比喻形象、生动的运用!

 

2:龙舟的舟身如同一条巨龙,里面容得下十几二十人。舟前,一条龙首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舟末,龙尾高高翘起。龙舟出发时,就像一条“骄龙”,舟身细细的,从上空看就如同射出的利剑。

 

师评:好一个“骄龙”——“目光坚定而又如同射出利剑”!运用了传神的神态、动作描写多贴切!

 

3:龙舟又窄又长,三十多米,一排只能坐两个人,像一只独木舟。船体花花绿绿,像一粒一粒的糖果。龙舟速度极快,像龙在空中飞腾,也像一个个鱼雷。

 

师评:通过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形象、生动的描述,龙舟独特的样子和行动时的特点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大家面前,真是会观察!

 

   【设计意图】在层层深入中,将学法寄予教学中,逐渐渗透,逐渐培养能力!

 

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课后没完成小练笔的学生继续完善,对比前后两次练笔,学生的用词渐入佳境,有不少进步令你刮目相看。详见《太师一附小101班学生语文“读写结合”案例集》(一)。

 

 通过点拨,学生们知道了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以及生动的比喻,句子就会丰满起来。由此可见,备课时,对文本和对学情的理解教师要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教学时一步步引导学生展开真正探究,努力培养更多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提升!

 

(二)二次解读

 

在阅读教学中相机组织学生练写(说)是最常见的“读写结合”方式。但是,如何让“读”与“写”无缝连接,实现“读写结合”效益的最大化?我在实际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例如为很好地完成“仿照马克·吐温介绍小艇的方法,也可以运用你平时积累的说明方法,写出龙舟特点”这样的“读写结合点”,我在教授人教版小学语文五下第26课《威尼斯的小艇》第二段“介绍小艇独特的样子和行动特点”时,注意了“面”(即围绕小艇的造型特点设计问题),却没有将“点”(即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串成“线”(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什么?);注意了围绕“小艇的特点”展开教学,却没意识到为后面“结合点”和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做铺垫和准备。经过我校徐艳红校长和市教科研中心梁俊峰老师的悉心指导,我以教学片段为例,展现前后两次教学的不同,以供大家思考,不妥之处不吝指正。

 

【第一次教授第2段教学片段】:

 

1.让我们赶快看看威尼斯的小艇吧!小艇是什么样子,你们找到了吗?(找到了)找到的同学举手示意老师!都找到了,再仔细地读读,看看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独特之处?板书:小艇

 

2.一读:你来,你通过朗读展示出小艇的样子(出示幻灯片:课文第二段)大家听出了什么特点?

 

预设:强调出了“长,窄,深”的特点

 

二读:小艇还有什么特点?(翘起,像新月)

 

三读:小艇“轻快灵活”

   

    四读:记住小艇的样子了吗?(记住了)

  

    咱们一起试着填一填。(出示幻灯片:第二段填空)

 

小结:就是这样的小艇成为了威尼斯一道独特的风景。

 

【第二次教授第2段教学片段】: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齐读课题,生读

 

2.上一节课很多同学对小艇的样子很感兴趣,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看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第二自然段。仔细读读,看看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独特之处?谁来读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一读:你来(出示幻灯片:课文第二段)大家听出了什么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相机板书:长            \灵)

 

二读:作者是怎样写出小艇这些特点的?

 

预设一:作者用“二三十英尺长”列数字的方法写出了小艇长。

 

预设二:作者用“像独木舟”写出了小的“长”“窄”“深”的

特点(板书:独木舟)你知道独木舟是什么样子吗?(知道)那小艇的样子呢?那你发现作者怎么写出小艇的特点的了吗?(作者用一个熟悉的事物来说明小艇的样子,这样写就能活灵活现地体现出特点了。)

 

预设三:指名读,同学们认真听。(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你能想象它的样子吗?(能)所以说小艇像(新月)(板书:新月)

 

三读:小艇“轻快灵活”   预设:强调出了“活\灵”的特点

 

预设四: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活”的特点的?(行动轻快灵活,像水蛇)(板书:水蛇)谁能用你的语言描述水蛇在田沟里怎么游的?(速度非常快并且灵活)你能读出水蛇在田沟里游动的样子吗?指名读。同学们,现在你能想象出小艇行动轻快灵活的特点了吗?(能)怎么想出来的?看这比喻的作用多大,一下子让我们看到小艇动起来的样子。

 

四读:齐读感悟

 

一起读读这段话,把你感受到的小艇样子和行动特点读出来!(齐读)你们喜不喜欢这段文字?(喜欢)为什么?(因为贴切的比喻和熟知的事物说明,一下子就想象出小艇的样子了。)

 

五读:这么美的文字,想不想背下来?(想)

    

    咱们一起试着填一填。(出示幻灯片:第二段填空)

 

小结:就是这样的小艇成为了威尼斯一道独特的风景。

 

【教后感悟】

 

1.内容:从“零散”到“整合”

 

这是一篇写景类散文,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在前面的教学中,我注意了围绕“小艇的特点”从整体感知到各个品析的思路展开教学,看似清晰实则“零散”:“零散”在于注意了“面”(即围绕小艇的造型特点设计问题),却没有将如何通过“点”(即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串成“线”(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什么?)的。这样费事费力却不实际,听课的人有“一大片”的感受,不成“一条线”。可以预见,到后面“读写结合”时,学生是很难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写出事物特点的。

 

2.理念:从“展示演绎”到“顺学而导”

 

同时我在课堂上不少时间都在“演绎”自己优美的语言,课堂成为展示自己的舞台,而把学生“晾在一旁”。没有从自身意识到。而两次教学开头的变化也是在很好地“顺学而导”:上一节课很多同学对小艇的样子很感兴趣,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看看。这样引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第二自然段,便理所当然了。

 

3.能力:从浮于表面到“能力生根”

   

    一节课设计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展开真正探究,更要树立培养学生能力乃至提升的意识。比如在指名读第二段后,抛出问题:“用一个词概括出来小艇的特点?”便意在培养学生提炼能力。让学生对于有难度的问题“伸出手够一够”。之后再深入文中品读作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等的说明方法及其好处就容易多了。相对的学生在进行“读写结合”时,“能力就能够着到”。

    

    总之,在教授小学高年级课文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特色,有篇的意识,学会依据文本设计的读写结合”进行必要的二次解读,同时教师要明析文本内容、教学理念、学生能力三位要素的关系。那么,“读写结合”中学生能力的提升就不是一句空话!

 

(三)找准切入点

 

实现读写结合,关键在于深度挖掘教材,找准读写训练点,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捕捉学生的真切感受,拓展写的空间,让学生乐于动笔。

 

1.制订阅读目标序列——重在指导学生广泛阅读

 

1)首先要培养学生读书兴趣,使学生喜欢读书,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有计划地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并能组织好读书会的交流。

 

2)给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家庭作业由“必做作业、选做作业、课外阅读作业、积累背诵”等几部分组成。寒暑假,也只是布置少量的笔头作业,而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完成积累背诵,大量进行课外书的阅读。

 

2.丰富语言积累——重在指导学生精读背诵

 

 都说“幼学如漆”,孩子的记忆是石板上的雕刻,永生不忘。所以,我们如果没有在孩子记忆的黄金阶段、学习语言的黄金阶段,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方面的训练,让他们多积累一些对一生都有价值的语言材料。具体内容可为:

 

1)《语文课程标准》[1]推荐“优秀古诗文”75首。

 

2)以校本教材《太师一附小古诗文诵读篇目》为平台,进行积累。

 

3)积极探索利用阅读课和午读,拓展指导学生背诵优秀古诗文,课文及课外读物中的优美句段。

 

3.读写结合训练方式缘于“读”,但又不拘泥于“读”,打破传统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定式。以积累、理解、运用为前提,以对话、揣摩、品味、体验、感悟、探究为手段,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说)的拓展。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学会阅读,乐于表达,从而达到读写结合、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将积极探索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

   

   (1)随文小练笔,是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小练笔,篇幅短小,学生完成起来比较轻松。设计源于课文,要求明确,又有适当的提示,学生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当堂的即时点评,也有利于学生的相互学习提高。形式可以有:在文本留白处,补充练写;在结尾悬念处,展开续写;在略写处,想象扩写;改变文体,进行改写;结合自己的感想评价,拓展练笔等等。

 

   2)仿写,也是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模仿课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

 

   3)扩写词语“日积月累”是实现课标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策略之一。它有一个中心内容,让学生理解了词语,同时,也为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我们可以利用词语让学生发挥想象,把词语串连成句子。这样,既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缩写课文缩写是作文训练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本册教学中的一个训练点。它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通过缩写可以培养我们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也可以提高我们由繁化简、精炼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行走在路上 

 

著名教育大师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有位名人也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课本中巧妙地进行读写结合,促使学生对文本不断地吸纳,不断地倾吐,大量实践,铢积寸累,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素养必将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通过学习、探索、研究、实践,得出一种从内容上更具开放性、借鉴性方法上更具灵活性和多样性思维上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

 

作为语文教师,我行走在路上……

 

 

精品推荐

视频推荐

教育中国
联盟合作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帮助中心
意见反馈
在线咨询
加入我们
关注我们
微信关注
微博关注
腾讯关注
服务指南
广告服务
运营服务
会员服务
品牌合作
地方教育
友情链接
教育培训